2024年04月27日
微信

《一生的呼召》揭示人生幸福和成功的奥秘

作者: 海粟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0年06月23日 21:47 |
播放

据香柏领导力机构官方博客消息,近日,国内著名青年基督徒经济学者、香柏领导力机构主席赵晓极力推荐葛尼斯的作品《一生的呼召》,并在即将出版发行的中文版上作序。


在序言中,赵晓首先概括性的说,“葛尼斯带来了中国人探寻了几千年幸福及成功人生奥秘的钥匙,那就是——回应那至高者对你的呼召,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生的呼召》”。


我们当做什么?我们当如何生活?


赵晓说,“人,没有不看重“幸福”与“成功”的。每个人都在探索“我们当做什么,以及我们当如何生活?”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科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无法为我们这个唯一重要的问题提供答案。”


葛尼斯在书中指出,托尔斯泰对科学的评论也适用于其他理论包括哲学。譬如,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家们也没有找到什么好的答案。否则,你将不会看到排成长队走向自杀的哲学家。


赵晓还从通过个人经历解析了经济学也不能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经济学原本是一门研究社会福利最大化也就是人的幸福的学问。然而,也许是因为财富是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经济学不知不觉偏离了原点,慢慢走到了侧重研究财富的道路上,到后来甚至于都忘了起初的目的地。

《一生的呼召》真正揭示了人幸福与成功的奥秘


葛尼斯说,对于生命目标与满足的追寻,在思维范式上,存在着来自东西方的两种答案。


第一种是东方崇尚的“涅槃寂静、众生平等”,并坚决地认为个体追寻生命的目标和意义其实是错误的,是被世上的幻象所迷惑。个人想要追寻生命的圆满,只会使情况更糟;对不朽的欲望、渴望和眷恋,将使我们走向受苦之轮回。人的自由并不是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我,而是从个人主义中得释放,藉由一种或多种的修行来达成目标,如佛教和印度教的教导。


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将最终让你失望乃至绝望。“解决方案”最终将会让你失望乃至绝望。譬如,你潜心修炼,但最终你可能会发现,无论如何修身养心,你最终无法从自己的内心中找到完美人生的答案。原因很简单,你不是神,你本是有限者,作为人类的个体,你无论智慧、知识还是信息都非常有限,你的内心同样有限,你妄想将有限的自身变成无限,最终却是徒劳,是虚空的虚空。


第二种答案是西方现代思维范式影响下的世俗主义和存在主义。他们既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人生可以向内找到答案。他们相信,世界上并没有普遍性的意义存在,因此人类需要自己创造自己的意义,而生命的目标就可以由自己来决定,藉由自我来实现。我们不用追寻──而是由我们来决定。他们试图提出口号,让人们相信人生的目标就是“自己来做”。


对于这种解决方案,如果你接受了他们的思想,并且按着去生活,你开始追求各种世界上认可的成功标准,例如,健康、权力、地位、知识、友谊、爱情等。然而,最终你一定会发现,这一切都将变得空洞而微不足道,而你所渴望的至高的幸福仍远在天边。因为财富可以买来许多,但真的买不来你的人生的目标与幸福。


赵晓在序言中向每一个人发出挑战,如果世上流行的解决方案都行不通,那正确的思维范式和解决方案何在?


他说,正确的答案就是葛尼斯在书中所指出的,犹太-基督传统的答案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他们相信,将生命的目标扎根于上苍的呼召“来跟随我”是唯一能够获得最高幸福与成功的途径。


葛尼斯论述道,上帝按照他的形象创造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可剥夺的尊严,因此从创造的意义来说,正确的生命目标其实是“成为你所是”。但这还只是一半的答案。创造我们的上帝还愿意来呼召我们,如果我们回应他的呼召,我们就会达到靠我们自己不可能达到的高度,那将是通向无限的高度、充满信心、盼望和热爱的人生。因此从呼召的意义来说,生命的目标不仅是“成为你所是”,而且是“成为上苍要你成为的所是”。毫无疑问,这个呼召的观念在人类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它直接指向人存在的终极意义。


何谓“呼召”?


葛尼斯指出,呼召就是上帝毅然决然地呼唤我们就近他,以至于我们对整个生命、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拥有的每样事物,都投注一种特殊的忠诚及活力,在生活中响应他的召唤并进行事奉。


人在追随呼召中才有望得到真正的成功与价值,而所有不在神中的成功都是不完全的成功。真正的幸福也是在蒙召当中。葛尼斯写道,蒙召是听见神以上百种亲密的方式向你微声诉说三件事:“你蒙拣选;你得恩赐;你很特别。”让这三件事沉入你心中,让它们停留得比最初那珍贵的时刻更久,你就一定会听到另一个声音,既甜美又平顺:“对,你真是蒙拣选的……有恩赐.……很特别。”想一想,当一个人听到那来自神圣、无限的至高者如此甜蜜的声音时,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