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从牧师该不该发工资漫谈早期对华宣教策略

作者: 王政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5月18日 18:51 |
播放

编者按:本文最后一句话:“中国正在走向宣教大国之路,回顾早期宣教士在华的经历,对此将有重大意义。”是点睛之笔,也是本文的初衷。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指的是指挥军队的将领,面对的是一线的具体情况,有着讯息万变的敌情,所以要相机作战,不能受大后方的皇帝指挥,尽管皇帝有时候通过宫廷中的幕僚,认为有更好的作战建议,但这种建议建立的信息基础,远远不如一线作战的将领更明白。这从宣教士在山东的宣教策略的争论上可以看出来。

1893年11月11日,山东已经进入深秋,匆忙从山东各地赶往烟台参加第一届山东宣教士大会的各国宣教士神色凝重,大家知道,这次会议除了纪念刚去世的倪维思牧师外,还要讨论另一个话题,即如何拨乱反正高第丕的宣教策略。在此之前,高第丕已经被北美浸信会总部开除,开除的直接因素是,高第丕牧师等不及按照程序拨款建立烟台的浸信会教堂,而自己资费出资买地建了教堂。总会受到了在山东宣教士的报告,认为高第丕在山东做生意赚了大钱,且做生意的手段不符合基督徒的标准,于是回复高第丕说:“弟兄,你太有钱了,同时你被开除了。”

这样的措辞是不稳重,但是总部受够了高第丕的宣教作风,而这正是最主要的开除高第丕的原因。最初,美南浸信会派了花雅各、海雅西、和高第丕前去烟台建立教会,但1861年花雅各被拳民杀害,海雅西身体不好,又和高第丕传教理念不和,在1874年返回美国,从此烟台的浸信会的宣教工作,在20年内就交给了高第丕,迎来了20年的饱受批评的宣教生涯。

高第丕和倪维思牧师关系较好,两人有着较为一致的宣教主张,他们在美国的时候,正经历了美国的宗教复兴,在美国19世纪初,大复兴几乎是瞬间瓦解了不信者的灵魂,人们纷纷高度忠诚的走进教堂,于是倪伟思和高第丕也认为,中国自然如此。来到中国,他们就开始不很情愿的听从总部的指挥。比如长老会最初一般让宣教士租教区的房子,特别是美南长老会,他们属于乡村教会,在美国内战期间支持南方,有着农业立国宣教的思想,丁韪良到宁波时,被麦嘉缔医生(Dr. D. B. McCartee安排在乡下,他们的意思是,在这个乡下向邻居传福音,建立教会,逐渐发展。但丁韪良认为中国太大了,宣教士太少了,得去城市,能接触到文化和社会核心的人,能方便快速的宣教,丁韪良最后一直在中国政局的中心斡旋,而没有听从总部的安排住在乡下。

高第丕和倪维思来到烟台,最初听了安排,买了观音庙和小镇边缘的破旧房子,开始准备宣教。但是后来,总部给他们的宣教指令,让他们很烦恼,总部有着量化的绩效考核,认为得出成绩,有人数的增加。人数的增加并不难,根据倪伟思的经验,最早开办了寄宿学校的时候,只要每个来这里的穷学生给点铜板,这些学生的数量就会增加。但倪维思认为这样不妥,认为信仰不是建立在中国人的自生之上,而是类似于引诱,给了饥寒交迫的下层人食物的引诱。于是倪维思就觉得,要先进行社会工作,比如引进烟台苹果,因为倪维思是个园艺师,懂得果树的修建和育种,跟袁隆平一样,倪维思引进了很多苹果,和当地苹果杂交改良,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烟台苹果,大商所期货交割品种,正是这个类型,这让当今的美国人也倍感亲切。

高第丕牧师跟倪维思类似,也是不主张直接雇佣中国人当做传道的助手,他认为应该学习美国的宗教复兴,于是就开始街头布道,骑着马去各地乡下,去红高粱地边去布道,这样的话,信徒也很多,很多人听他布道,觉得比看戏有意思。而且也说愿意跟随高第丕的信仰。但是一旦高第丕离开,他们就得不到有效的牧养,也无法建立教会。

倪维思和高第丕的下一任都批评了他们,认为他们没有开展实质有效的工作,特别是高第丕,解散了学校和医院,认为福音就是福音,不能掺杂社会工作。狄考文给美国长老会总部的报告说,倪维思的工作效果不好,没有人跟随。海雅西给美国浸信会总部的报告则说截止1892年,高第丕信徒只有140人,而这是30年来浸信会在山东的所有信徒。高第丕被开除后,海雅西建立医院和学校,适当的给学生资助,不久信徒就达到1065人。

高第丕认为,这是不中肯的对他的差评,因为这没有统计他的旅行布道,即骑着马到处旅行时给无数的老百姓的讲道,而且是保罗用的方式。高第丕有着经商头脑,比较有钱,后来去了泰安,在泰安,高第丕牧师并不急于建立教会,而是不停地骑着马去街头,去乡下,见人就传讲福音,把这些人归于自己的福音果子。

这种早期宣教策略的不同,导致了两种结果:

一是长老会浸信会这类大的差会,成建制的教会被他们建立,他们因为有前车之鉴,严格的不允许中国人插足教会的管理,所以教会被认为是外国人的教会,激发了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非基运动。

二是高第丕等牧师的直接本地化,不使用任何金钱雇佣中国人,他们的结果是长久以来,促使了中国教会的没有体制化,并且管理随意,教义随意,比如耶稣家庭就是在高第丕影响下的很多信徒加入后共同组成的。王明道等独立传道人,不依附于任何差会。但不依附于差会,造成了经济困难,导致了他们依附于当地的世家大族,教义没有传承。

中国正在走向宣教大国之路,回顾早期宣教士在华的经历,对此将有重大意义。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