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微信

学者:从基督徒如何过春节看基督教本地化

作者: 姚颂恕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5月08日 10:10 |
播放

——“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暨本地化”研讨会系列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韩恒等相关学者基于河南农村教会春节活动的实践考察,从本地化视野探讨了基督徒如何过春节的问题。他在3月底于南昌举行的“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暨本地化”研讨会上做了发言。

“我认为有两种基督教,一种是神学家理论中的基督教,一种是现实中的活的基督教,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后者,我觉得基督教中国化也应该更多关注后者。”韩恒说到。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基督徒认为应该反传统文化,但是基督徒本身却依然深受当地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另外,基督教信仰从某种意义上激发了一些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伦理。

2016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介”。韩恒认为,这意味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是未来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韩恒认为,春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而春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便是祭祖。2017年春节寒假期间,韩恒团队组织河南省基督教神学院的学生,在河南农村教会对信徒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1469份。调查样本中,女性占3/4左右,31-60岁信徒占68.4%,受洗信徒占4/5左右。

他们对农村教会春节期间的活动进行参与观察,围绕春节活动对教会负责人、普通信徒进行深入访谈。韩恒首先从信徒个体的观念层面,分析基督徒是否认同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然后从信徒的行为层面,观察基督徒是否遵从春节的习俗和行为;第三,分析传统节日中的宗教活动,看看基督徒利用传统的非基督教节日开展了哪些宗教性活动。

一、“观念中”的春节习俗

针对春节的祭祖活动,韩恒团队设计了若干问题进行了调研。

“春节是否应该祭祀去世的祖先?”持否认态度的信徒占了80%。是反对祭祖本身呢?还是祭祖的方式呢?韩恒团队发现,面对“是否反对烧纸钱之外的祭祖方式”的问题,虽然反对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很高,同时持同意态度的信徒比例有所升高。若是不提“祭祖”二字,只是在春节期间为去世的亲人献花,是否同意?信徒对该问题的反对比例急速下降,只有一半表示依然明确反对,同意者占了27%左右。

由此,韩恒团队得出结论认为,对于春节期间的祭祖行为,大部分信徒反对的是祭祖本身,即不应该祭祖;但也有一部分信徒反对的是祭祖的形式。如果改变传统的祭祖方式,部分基督徒可能会接受春节期间的祭祖习俗。传道人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改变祭祖的形式,基督徒是可以接受祭祖行为的。韩恒团队认为,这为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的重要启示。

韩恒团队还针对其他传统节日做了问卷调查。

是否同意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一样过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结果显示,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反对基督徒过清明节的比例是最高的,占75%左右,另外两个节日的反对比例均未过半。持同意态度的比例中,中秋节最高。

二、“行为中”的春节习俗

首先,韩恒团队提出2个较为笼统的问题: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过春节的方式的差别大不大?有6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大。信仰前后,自身过春节的方式是否有巨大差异?有2/3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差异非常大。

然后,针对当地普通百姓普遍遵从的春节的具体习俗,韩恒团队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基督徒参与比例较高的有吃饺子、吃团圆饭、走亲戚、贴春联、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均在70%以上),比较低的则有小年扫灶、烧香、参加庙会活动、请祖先回家过年、摆放祖先排位、给祖先摆供品、烧纸钱、向祖先或长辈磕头、祭拜去世亲人、大年初一不扫地等(均在20%以下)。

韩恒分析认为,基督徒普遍遵从的春节习俗多是没有具体宗教含义的习俗,反对的则是违背宗教信仰教导的习俗。

三、传统节日中的宗教活动

在春节等节日期间,教会是否组织了诸如祷告、奉献、向信徒拜年等宗教类活动呢?结果显示,在大年三十或初一,87.6%的信徒有祷告行为;77.4%的信徒参加教会组织的活动;75.4%的信徒阅读圣经;71.9的信徒向教会奉献;42.3%的信徒给教会的弟兄姐妹拜年;26.4%的信徒以祷告的形式怀念去世的亲人。

有受访者说,在教会在春节期间举行的活动比圣诞节还要隆重,比如节目表演等;教会也会在春节期间专门安排培灵会、赞美会等。教会以这样的形式过春节。

韩恒最后总结认为,基督徒对于春节习俗有所遵从、有所不从。所遵从的多是普通的习俗、习惯,拒绝的多是具有迷信性质的习俗。

四、传道人的儒家文化认同

此外,韩恒在分享中汇报了在2015年春节河南地区针对传道人所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结果。

传道人“引导”着中国基督教的未来发展。分析基督教传道人如何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不仅能够了解“当下的”基督教与儒家文化的关系,而且还能“预测”未来的基督教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传道人引领者信徒的价值观,因此了解传道人是非常重要的。

2015年春节利用河南神学院学生回家过年的机会组织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布在河南省12个地市28个县区;在1522回收问卷中,有423份传道人问卷。

首先,受访传道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不认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论语等儒家经典,不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儒家的有些主张在当今依然适用,并且有更少的人认为可以在讲道中引用儒家经典,比之还要更少的是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行儒家主张的一些规范的人。总体来看,大部分传道人不主张儒家观念。

韩恒团队设计了12个具体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看传道人的价值观是更偏向于东方(儒家)还是更偏向于西方。结果显示大部分传道人的道德、价值观更倾向于儒家,甚至比普通信徒更倾向于儒家。

从调查结果,韩恒评论说,历史上说,多一个基督徒,少一个中国人,但是在普通信徒的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信仰和传统文化真的很对立吗?“好像不是那么对立,至少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紧张。”韩恒说,“我觉得基督教实际上已经很中国化了。”

为什么会这样的?韩恒认为这和基督教本身在中国的处境有关。尽管基督教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但是毕竟依然属于中国的少数群体,所以基督徒的文化活动是嵌入到当地社会已有的文化网络和社会结构之中的——中国/当地已有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实际上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基督教的活动、基督徒的价值观和基督徒的行为。

另一方面,尽管有基督徒认为应当批判传统、反传统,但是传统对于基督教的影响依然很大,一个人信仰之后,他所处的文化、传统对其影响依然是深刻的。韩恒举例说,问一个基督徒,你信仰为了什么,有的人回答说,为了做一个好人。“那这个好人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传统所要求的那一套好人的标准,因为很多信徒并不能读懂圣经,信仰的时候已经是中年甚至老年了,他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很难改变。”由此看来,韩恒认为,基督教信仰从某种程度上可能激活了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和伦理,而不是对立、冲突。

在研究河北的天主教时吴飞指出,与非信徒相比,天主教徒“确实存在很多独到之处,但这种独到之处很少表现在口常生活中,你在口常生活中会认为他们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天主教的戒律并没有朔造出一套新的道德体系,……他们在基本的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标准,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们对宗教的理解多多少少收到了韦伯关于新教伦理讨论的影响,总是希望在教友们的宗教和日常生活之间找到一种韦伯式的联系”,“他们的宗教信仰固然时间久远而且虔诚,但这并未真正改变教友们的伦理’。(内容来自吴飞《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中的信仰和生活》一文。)

与吴飞的判断接近,该讨论的不是信徒的日常伦理,而是传统节日中的信徒日常生活的考察报告的分析表明,尽管大部分信徒“觉得”自己与非基督徒的过年方式差异很大,但事实上,信徒对待春节习俗的态度以及春节中的行为表现,与非基督徒相比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大,差异更多的体现在祭祖的态度和祭祖的行为上。即便是对于祭祖,部分信徒反对的

更多的是祭祖的形式,而不是祭祖本身。如果改变一下祭祖的方式,基督徒未必不愿意祭祖。

宗教有文字上的宗教和生活中的宗教之分。文字上的宗教更多的体现神学家、哲学家的理论中,是理论家对于宗教的构建与想象。生活中的宗教更多的体现在信徒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是宗教的真实状态,是活的宗教。从文字上的宗教来看,当下的基督教急需中国化,但是从实践中的基督教来看,基督教可能已经中国化、非常中国化。

报告指出,乡村基督教的实践形态可能是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